快捷搜索:

精准引才,西安再放“西”引力

以产聚人,以人促产,城市产业成熟扩张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

10月8日,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1年度西安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硕士岗位对应专业表》,涵盖15个产业内的65个急需紧缺硕士岗位。

市场缺什么岗位、企业缺什么人才,“岗位对应专业表”对供需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参考资料。

自西安明确提出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之后,如何紧扣产业需求,精准引进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便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西安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升级,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惜才育才环境改善“抢”得来人也留住了心,这座城市正焕发出强大的吸引力。

一、精准招引

此次发布的急需紧缺硕士岗位涵盖大数据与云计算、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及食品等15个产业内的65个急需紧缺硕士岗位。

其中,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包含产品测试工程师等3个岗位,电子信息产业包含芯片系统级建模工程师、IC后端设计工程师等5个岗位,航天航空产业包含导弹总体设计工程师等5个岗位,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包含生物信息分析工程师等5个岗位。

作为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近年来,西安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和开放态势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的飞跃,且积极招才引智、多措并举,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众多引才举措中,针对产业梳理的人才需求目录,实现重点产业人才的精准招引,成为西安人才招引的一个常态动作。

 

如去年11月,西安发布了《2020年度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涵盖西安12大产业范围192个急需紧缺岗位,面向全国招募人才。

今年7月,西安再次发布了《2021年度西安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涵盖15个产业264个急需紧缺岗位。

不仅限于此,集聚用好博士和急需紧缺硕士人才,亦成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前,西安就曾出台了建立硕博人才就业储备池、设立西安硕博人才奖、发放硕博人才求职创业生活补贴、设置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支持企业引进硕博人才等10项吸引集聚硕博研究生措施。

二、人才虹吸

事实上,人才招引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西安“落地扎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西安市2020年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比2010年增加448.51万人,增长52.97%。与此同时,西安在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等多项指标上均不断提升。

年轻人为何纷纷选择西安?

因为西安拥有良好的人才政策、优质的产业生态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从不断升级的户籍新政,到出台“人才新政23条”,构建大西安“人才高地”,再到出台人才“十三条措施”,及《关于进一步稳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试行促进大学生在西安就业创业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引才政策持续加码,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西安聚集各类人才34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07万人,“6561”现代产业人才突破72万人。

如果说积极的人才政策能吸引年轻人选择西安,那么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开放新局则是西安能够留下众多人才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融合发力的背景下,西安在产业发展上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和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产业。同时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产业搭建起了产业高地,跨界融合的综合产业生态体系,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产业生态发展日益蓬勃的同时,西安也正一改往日形象,以开放包容的新姿态拥抱着新生事物。

以西安开放经济为例,在西安“拥抱”世界的过程中,外资大项目成为撬动西安经济外向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诸如跨境电商等产业布局也让西安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

实际上,西安“惜才”的种种举措背后都指向一个目标——西安既要引进人才,还要让人才留得下来。据悉,截至7月,西安市外迁入141267人,其中各类人才78403人,硕博人才7196人落户西安。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是西安发展的目标之一,而依托的就是“6561”现代产业体系的壮大。

在精准引才、靶向招商等一系列精细化发展思路之下,西安仍将努力保持良好的产业生态、创新创业氛围,继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也必将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集聚于此,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力量。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