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招商谋发展,物流产业赋能”西安制造
8月19日,陕西——上海物流产业合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30余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及货运航空齐聚一堂,共同把脉物流产业的发展。
现场,西安代表团主动出击,与企业精准对接,邀请企业共享西安创新发展带来的大好红利。
走出去招商,是西安在打造”6+5+6+1”现代产业体系之下,以强链、育链、聚链、优链、延链招商为方向,不断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而作为西安打造的6个生产性服务业之一——现代物流业更是西安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重中之重。
西安正以此为契机,凝聚招商合力,加速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西安的“四通八达”
物流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小到生产要素,大到产业链形成,都离不开物流。
国内各大城市,均把物流业列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西安也不例外,而且优势得天独厚。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安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
2小时航程可以覆盖75%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3小时航程可以覆盖几乎所有省会和重要旅游城市。
这样的位置,自然属于综合交通枢纽。
西安通过不断的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条件,一个立体化的综合交通基础网络基本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4日,西安铁路网总里程约567公里,郑西、大西、西宝、西成高铁已建成通车。
公路方面,西安相继建成西咸北环线、渭南至玉山高速公路,扩建西宝高速、西临高速,西安区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50公里。
航空运输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371条(其中国际航线90条),是国家八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和西北首个144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周边省市的“米”字型国家高速铁路、公路网、空中通道架构基本形成。
相关领域的投资,西安并未止步,今年7月22日,总投资额达476.45亿元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破土动工。
基础建设的不断升级,让西安在空中和陆上运输方面,都跑着各城市前列。
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例,今年上半年开行1667列,是去年同期的2倍;运送货物总重130.1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9倍。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稳居全国前列。
也因此,西安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额都表现抢眼。
今年上半年,西安实际利用外资43.72亿美元,同比增长9.16%;外贸进出口总额1661.1246亿元,同比增长2.83%,西安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加近四成。
物流兴则产业兴
发展物流产业,对西安来说,即是战略需要,又是机遇所在。
国家中心城市、中国陕西自贸区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及西部大开发等众多机遇,催生着西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相关产业的发展,早已成为政府文件中的常用词。
最新的《大西安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提出,西安以两大国际物流枢纽港(西安陆港、西安空港)、五大区域枢纽物流园和11个物流中心,架构的“两港五园十一中心”骨干物流节点体系,全面提升大西安现代物流枢纽能力。
两大国际物流枢纽港的发展,已经初见规模。
2019年9月,“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官宣,支持西安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同月,西安举办的“三个经济” 工作新闻发布会信息显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方案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在西安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目标下,陆港、空港两大物流枢纽港的优势将被不断放大。
事实上,当前,西安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物流业作为基础服务业,是西安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必经之路。
物流兴则产业兴。以西安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制造业增长表现抢眼:西安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23.9%,其中,单晶硅产量增长40%,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0.7%,智能手机产量增长36.8%……
依赖进口和出口,畅通、高效的物流运输,使西安制造业发展的“站”上了新高度。
“双循环”背景下,以物流产业为基础的城市经济迎来二次发展,而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之一,西安也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不断壮大现代物流产业链,向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迈进。